首页

搜索 繁体

第两千零一十四章 我宁愿跟着老爷(一更)(1 / 2)

吕常走至窗外,对正在看舆图的顾正臣道:“老爷,该午饭了。”

顾正臣将广西舆图卷了起来,放在舆图堆里,走出房门看了看天色,伸了个懒腰:“今日有些闷热,这是想要下雨啊。”

吕常将腰后的蒲扇取出,给顾正臣送了几道风:“下雨也好,清凉些。只不过对于要离开金陵的人,难免会有些麻烦。”

“怎么,黄子澄要离京了?”

“老爷厉害。”

“少来这套,除了黄子澄之外,别人离开金陵你也露不出这猥琐的笑。”

“……”

吕常无,自己哪里猥琐了,我一个和和气气的好老头。

顾正臣想过皇帝会让黄子澄闭嘴,可没想过直接将他赶出去,不过这样也好,最好是永不叙用。

黄子澄是什么人物啊。

这种人的危害远远超过了方孝孺之流,方孝孺最多讲讲故事,推崇下周朝八百年的礼乐制度等等,可黄子澄呢,这个家伙但凡是知道靖难历史的,估计没人想让他活……

齐泰认为削藩先削朱棣,黄子澄说剪除羽翼,先收拾其他人。

齐泰认为朱棣的三个儿子在金陵,一起拿下最为合适不过,黄子澄认为不行,抓儿子惊朱棣,不划算。

耿炳文大败之后,又是黄子澄云淡风轻,胜败乃至兵家常事,今天下富胜,兵强食足,区区一隅,岂能当天下,臣保举李景隆……

要说黄子澄唯一做对的事,那就是请求诛杀逃回金陵的李景隆。

只可惜啊,朱允炆这家伙听信了黄子澄那么多次,偏偏那一次就是没听……

虽说现在朱允炆还是个朱小炆,朱标正值青壮,朱雄英体格也挺好,黄子澄很大可能是没什么机会辅佐朱允炆了,可他辅佐谁那也是谁的灾难啊。万一听信了黄子澄一条建议,天知道会冒出多少亡魂来……

再说了,让黄子澄远离金陵对他也是好事,免得有朝一日被送去刑场。

只是这个举动并不是表面那么简单,朱元璋在用赶走黄子澄安抚自己,那意思是,你虽然有错,但皇帝依旧信任你,支持你。

对于黄子澄的遭遇,官竟没一个人站出来,这倒是让顾正臣颇是诧异。

不过这都是小事,当下最重要的事就是收回集贤院的成本,将《航海八万里》这本书一下子让人知道。酒香也怕巷子深,这书摆在门口,还没办法造成轰动,也没多少人会知道这本书的存在。

当天下午,装裱精良的书册便抬到了府上。

顾正臣看了看封面,用的是硬纸,上面绘的是雷霆,中间是船队,突出旗舰,下面是起伏的黑暗大海,飘起的旗帜与扬起的衣角说明当时的风很大,扑面而来的紧张感与战斗感。

画面还上了色,一看就是高品质的书。

庄武见顾正臣翻来覆去地看,问道:“老爷,如何?”

顾正臣满意地点了点头,刚想夸赞两句,想起什么说道:“怎么还叫老爷,你现在是集贤院副知院事,等这事忙完了,知院很大可能也是你的。多少算是个官身,总喊老爷可不对。”

庄武板正地站着,一脸严肃:“若不是老爷赏识,给我机会,让我做事,哪会有今日?别说当个副知院事,就是再大的官身,在老爷面前,我也只是个小匠人。若是舍官身与跟着老爷选一样,我宁愿跟着老爷。”

想当初,自己只不过是提出了活字印刷的想法,就被顾正臣安排单独干这件事,钱给到位,宽容自己的失败,哪怕是一年没有任何成果,管事给钱的时候那也是笑呵呵的,而不是冷冰冰的,要惩罚什么。

这份知遇之恩,这份信任,庄武无法忘记。

别说在镇国公府喊老爷,就是当着皇帝的面,该喊还是要喊。

再说了,皇帝又不是不知道,自己与带来的这一批人,之前可都属于镇国公府,是镇国公府下面的匠人。

官身是朝廷给的,但也没人想过抹除与镇国公府之间的关系。

顾正臣见庄武如此,也不再说什么,对林白帆吩咐道:“将这几箱书搬到马车上去,等会我要出门。”

林白帆应声而去。

庄武有些忧虑:“老爷,这书当真能卖出金子价,一百两实在不太可能,商人一个个都精明得紧,何况——”

“何况什么?”

顾正臣问道。

庄武低头:“何况澳洲黄金矿的事,至今都没个消息传回来,这些人能信老爷吗?”

顾正臣看着一箱箱的书被抬走,轻声道:“去年八月出航,算算日子,也快一年了,从时间上来看确实不短了

热门小说推荐

最近入库小说